在饲养密度高的鸭舍里,空气传染病的机会增多,特别含氨量高时,常会诱发呼吸道疾病。
存在的问题:
1、为了省煤而封闭鸭舍,造成通风不好,氧气含量下降,有害气体含量升高,机体吸氧量降低,体内氧化过程缩短,抵抗力下降,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,诱发疾病。
2、有害气体的刺激,加重了呼吸道疾病的症状,大量投药效果不明显。
3、怕通风使鸭群感冒了,而减少通风量。通风方式不合理,使鸭舍内温度聚降,凉风直接吹到鸭身上,鸭群感冒,继发其他的疾病。
4、晚上为保温而封闭鸭舍,加重了病情,降低了用药的效果,增加了养殖成本。
养出来的”气囊炎“,捂出来的“肺炎”
盲目保温不敢通风,造成鸭舍长期缺氧导致肺脏功能衰竭从而引起伤亡率增加。温度高,还容易引起肺热,难以治疗,尤其是养殖后期,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很大.
温度这个问题应是一个慢慢下降的过程.
有的养殖户,前期不注重通风和降温,怕把鸭冻着,怕鸭感冒,等到25天左右的时候问题就随之而来了,捂出病来了,就猛通风,越通死亡率越高,与此同时呼吸道病情加重,他就又不敢通风了,又本能地捂起来了,经过这番折腾谁家的鸭能受得了呢?这时候养殖户还说,这鸭越来越难养了,养得都不会养了。
心包积液:
主要跟饲养环境有关,鸭舍通风不良,密度过大,有害气体较多,氧气量较少,导致肉鸭机体缺氧。肉鸭为了获得较多的氧气,呼吸加快,时间长了,肺部淤血,其中血管狭窄,由心向肺的血流受阻,右心作为血流的动力因负担加重而代谢性增大,继而疲劳松弛,不能正常接受来自肝脏的静脉血,使肝脏淤血,由肠管流向肝脏的静脉血流有受阻,整个肠管淤血。
由于机体需要氧气不足,心脏负担加重。血浆就会从心脏中渗出,继而发生心包积液。而且这种鸭有一个特点,心脏变形似桃心形。真正的是三角的,有弹性。凡是通风不良引起的死鸭,一般都有一个特点,夜间死鸭多,尤其后半夜。因为后半夜容易缺氧,外面气压低。肉鸭生产的后期管理应该以通风换气为重点。
附:通风注意事项
通风的原则:凉风不能直接吹到鸭身上。鸭棚内各区域没死角,通风通透均匀。
通风的前提:在保证温度和湿度正常的前提下通风(核心在于运用合理的方式在通风的同时保证温度和湿度)。
通风的方式:根据不同的鸭舍采取不同的方式。
通风的目的:确保鸭舍内氧气的供应,降低有害气体的含量。鸭舍内氨气的含量不能超过20ppm,氧气量不能低于18%.
案例
马老板养鸭10000只,28天出现腿软,精神萎靡,腿软的增多,采食量也下降2包料,前几天用了自己手头氟苯尼考,过了3天情况加剧 ,每天死亡50-70只不等,
外部症状
患鸭表现为眼睛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,使眼眶周围的绒毛连在一起。有轻度的咳嗽,打喷嚏。下痢,拉绿色或黄绿色稀粪,玷污肛门周围羽毛。腿软无力,站立不稳,行走困难。精神沉郁,缩颈昏睡,少食或不食,逐渐消瘦。发病后期,患鸭发生瘫脚,无法站立并出现神经症状,如阵发性痉挛,摇头点头,头颈歪斜,倒退,而导致不能吃料饮水,逐渐体弱衰竭,最后倒地抽搐死亡。
解剖
剖检病死鸭最主要的病变是浆膜表面的纤维素性渗出物,心包、肝脏表面和气囊最为明显。气囊混浊增厚,气囊壁上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。鼻窦内有黏液脓性渗出物。脾肿大,呈斑驳状。